发布时间: 2021-01-04 15:27:49
修改时间: 2021-02-26 11:22:35
阅读量: 1058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汇总,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民法易错题】
查看更多>>辅导员笔试资料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汇总 | |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四) | |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六) | |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十四) | |
【易错知识点】
易错点1: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在考试中,同学们要根据具体的案例判断题目中的自然人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其民事行为是否有效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自然人以自己的行为设定民事权利义务的资格,即自然人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类别 | 含义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无民事行为能力 |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
易错点2: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在考试中,一般要求同学们判断题目中的案例反映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否有效,是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还是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具备以上条件,才能有效地成立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类别 | 含义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撤销。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有撤销权的机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 |
易错点3:要约和承诺的要件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同学们要熟练地辨析要约要件和承诺要件,以免因概念不清而选错。
同时,同学们也要注意,要约与要约邀请是不同的,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要约与承诺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类别 | 区别 |
要约 要件 | 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这就要求要约人是特定之人。 |
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 |
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 | |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 |
承诺 要件 |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
承诺必须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发出。 | |
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相一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