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1-09 10:55:38
修改时间: 2021-01-09 10:55:38
阅读量: 850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六),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辅导员笔试题】
1.甲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生,甲依法继承了其父的遗产。引起遗产继承这一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是:( )
A.车祸
B.甲的父亲死亡
C.甲与其父之间存在合法的父子关系
D.甲享有合法的继承权且未放弃该继承权
2.甲、乙二人同在一山坡上放羊,乙的羊混入甲的羊群,甲不知,赶羊回家入圈。甲行为的性质属于:( )
A.拾得遗失物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
D.侵权行为
3.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某年签订合同时,双方在“标的物”一栏中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
A.自愿原则
B.诚实信用原则
C.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4.公民甲明知自己的房屋旁边即将建造一栋高层楼房,仍将房屋售与乙。高楼建成之后,乙购买的房屋得不到阳光照射。甲违反了民法的( )原则。
A.平等
B.自愿
C.公平
D.诚实信用
5.孙某在李某承包的水库内游泳,李某的雇工丁某、赵某误以为孙某在偷鱼苗而将孙某打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某、李某、赵某应承担连带责任
B.丁某、赵某应先赔偿孙某的损失,再向李某追偿
C.只能由丁某、赵某承担连带责任
D.只能由李某承担赔偿责任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易错项为D。注意:了解法律事实的含义。
【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法律事实分为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在本题中,车祸是导致死亡的原因,死亡是引起继承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2.答案:B。易错项为C。注意:区分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
【解析】A项,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根据《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原权利人。甲不知乙的羊混入自己的羊群,甲的行为不构成有意识的“拾得”。A项错误。B项,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利益受损的事实,取得不当利益的一方称为受益人,损失利益的一方称为受害人或者受损人。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本案中,甲没有合法根据获取乙的羊的所有权,并使得乙受到损失,因此甲的行为构成不当得利。B项正确。C项,无因管理是指未受他人委托,也无法律上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时而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事实行为。甲不知乙的羊混入自己的羊群,甲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C项错误。D项,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的人身财产或知识产权,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违法行为。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3.答案:B。易错项为A。注意:区分自愿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解析】A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四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自愿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志,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涉民事主体依法表达其自由意志或非法阻碍其实现民事权利。题目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B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本题中,尽管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没有明确是直流电机还是交流电机,但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根据双方达成的交易习惯,可以认定标的物应当是交流电机。甲方违反了诚信履行义务。C项,《民法总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民事活动首先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及习惯,行使权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题目中没有体现这一原则。C项错误。D项,《民法总则》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甲方的行为并没有违背这一原则。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4.答案:D。易错项为A。注意:区分平等原则与诚实信用原则。
【解析】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守法和符合公序良俗(6)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缔约时按照市场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应当诚实,不欺不诈,在缔约后,守信用并自觉履行。A项,平等原则是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民事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平等的受法律保护,平等的适用于法律。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B项,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C项,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等。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D项,题干中,公民甲在明知自己的房屋旁即将建造高楼的情况下,仍然将房屋出售给乙,严重影响了房屋采光,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原则。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5.答案:A。易错项为B。注意:①员工因工作问题,老板赔偿;②员工因工作之外的过失问题,员工和老板共同赔偿;③员工因工作之外的故意问题,员工赔偿。
【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三款,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当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A项,题干中,雇工丁某、赵某在没有问清事实的情况下,误以为孙某偷鱼,而将孙某打伤,存在重大过失,应当与雇主李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A项正确。B项,对于孙某的损害,雇主李某承担赔偿责任,可以向雇工丁某、赵某追偿。B项错误。C项,对于孙某的损害,雇主李某和雇工丁某、赵某共同承担连带责任。C项错误。D项,对于孙某的损害,主要是因雇工丁某、赵某的过失造成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