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易错题(二)

发布时间: 2021-03-09 15:23:36

修改时间: 2021-03-09 15:23:36

阅读量: 1303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易错题(二),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辅导员笔试题】

1.根据《刑法》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构成:( )

A.诈骗罪 

B.信用卡诈骗罪 

C.盗窃罪 

D.侵占罪


2.李某在上班途中,因掉头时反应速度过慢未及时踩刹车,将正在过马路的行人撞伤,造成行人脚踝骨折,李某随即送受伤行人前往附近医院就诊。李某的行为属于:( )

A.一般的交通肇事行为 

B.交通肇事罪

C.故意犯罪 

D.危害国家安全罪


3.下列关于法律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76岁的张某用老鼠药将儿媳毒死,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B.15岁的王某将三名同学锁入家中地下室,被人发现时三名同学已死亡,王某被法院判处死刑

C.10岁的周某因不满母亲没有将喜爱的玩具买给他,持刀将母亲刺死,周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D.20岁的郑某与室友切磋摔跤技艺,切磋过程中无意将室友摔倒在地,室友的头部被击打在了地上的钉子上,在送入医院途中因失血过多死亡,郑某不构成犯罪


4.下列情形中,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

A.十四周岁的张某,贩卖冰毒0.2克

B.十五周岁的李某,因过失导致他人伤残

C.二十周岁的周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致人重伤

D.三十五周岁的聋哑人宋某,入户盗窃现金5000元


5.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网络游戏的账号和密码后,以每个月50元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6000元,给该公司造成5万元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6000元 

B.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万元

C.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6000元 

D.王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为5万元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易错项为B。注意:信用卡诈骗罪中“骗”的含义。

【解析】A项,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A项错误。B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B项错误。C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三款,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其盗窃数额应当根据行为人盗窃信用卡后使用的数额认定。C项正确。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C项。

2.答案:A。易错项为B。注意:①一般的交通肇事罪行为就是交通事故;②了解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条件。

【解析】A、B项,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李某的行为仅导致行人脚踝骨折,并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进行救助,不符合交通肇事罪情形,仅是一般的交通肇事行为。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根据《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根据《刑法》第二编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资敌罪。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3.答案:A。易错项为B。注意:死刑不适用的条件。

【解析】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项中张某故意投毒致儿媳死亡,属故意犯罪,但因其年龄已满七十五周岁,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A项正确,当选。B项,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B项中王某不满十八周岁,不适用死刑。B项错误,排除。C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中周某不满十四周岁,不负刑事责任。C项错误,排除。D项,根据《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D项中郑某的行为构成过失犯罪。D项错误,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4.答案:B。易错项为D。注意:①14-16周岁的人只对8种行为负刑事责任;②聋哑人可以辨认自己的行为。

【解析】A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十四周岁的张某,贩卖冰毒0.2克,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排除。B项,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十五周岁的李某,因过失导致他人伤残,不是故意伤害,不予刑事处罚。C项,根据《刑法》第十八条,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二十周岁的周某,醉酒后殴打他人致人重伤,应当负刑事责任。C项排除。D项,根据《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三十五周岁的聋哑人宋某,入户盗窃现金5000元,应当负刑事责任,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项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5.答案:B。易错项为A。注意:①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②区分直接金额与间接金额。

【解析】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盗窃罪:以牟利为目的,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或者明知是盗接、复制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本题中,王某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为了获利而出售该上网账号和密码让他人使用,构成盗窃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盗窃的数额,按照下列方法认定:……(四)明知是盗接他人通信线路、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电信设备、设施而使用的,按照合法用户为其支付的费用认定盗窃数额。本题中,盗窃数额不能按照罪犯最终所得的数额认定,而是应按照被盗财物的实际价值认定,应认定该公司损失的5万元为盗窃数额。因此,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万元。B项正确。A项,本题中,盗窃数额应按照被盗财物的实际价值认定,是5万元,而不是6000元。A项错误。C、D项,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诈骗罪必须是被害人基于该错误认识而“自愿”地交付财物或处分财物。题干中,某公司并非“自愿”处分上网账号和密码。因此,王某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C、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闽试高校辅导员招聘】笔试资料领取.png


【推荐阅读】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易错题汇总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民法易错题汇总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易错题汇总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易错题(一)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