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三章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一)

发布时间: 2021-01-26 15:31:50

修改时间: 2021-01-26 15:31:50

阅读量: 922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三章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一),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第三章 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中重要工作之一。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公民道德、素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如何把握好时代的特征和学生的特质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们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本章力图通过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论性解读,帮助辅导员认识上述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本质内涵和意义之所在,使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更有理沦指导性。

第一节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确定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这个重要的青年群体之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在高等学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不断扩大党在全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我们国家长远目标的实现,要有一大批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青年积极分子去响应并付诸行动。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对处在人生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学生们给予志向上指引和信念上的支持。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对于大学生整体而言,“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与“国家利益至上”、“诚信受益”和“在集体中求得发展”,是我们的国家以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作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最亲密接触的人,在其教育、辅导的过程中,理想信念教育也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必修课”。这个所谓的“必修课”并不是说辅导员只要简单地按部就班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多的是要求辅导员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定位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语境和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更要打破以往学生听闻“理想信念教育”便兴趣索然的传统局面,使理想与信念真正植根于大学生的心中。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内涵和外延.

理想信念的涵义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是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它是区别于空想和幻想的。信念是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观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理想信念都是青年大学生奋斗的巨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应当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烈信心。

对大学生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树立理想,立志报国,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对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力量,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的可靠接班人。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现状与困境

1.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特征

新的时代环境、发展的社会形势和不断涌人的新兴思潮,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点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些特征对于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辅导员们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工作。我们把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的价值观归结为以下几个特征:

(1)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

我们的很多辅导员肯定都会在工作中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自我越来越成熟,有的时候甚至觉得他们都俨然已经是成人了。确实,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大学生们,由于社会的转型,思想解放改革大潮的冲击,高校改革的深入开展,他们的主体意识也不断觉醒。他们有自主、自理、自强的愿望,希望以独立的人格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

(2)民主意识的增强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在学校生活中,他们不满足于被教育者的角色,要求更多地参与班级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对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作风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具有强烈的改革和参与意识。

(3)务实理性价值观念的普遍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引起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大学生比以往更期望有一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了他们注重现实的品格,在整个社会务实风气和校园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中夸夸其谈、好高骛远的少了,注重实干、积极进取、追求实效的多了。一些社会活动的理想、激情已被理智、客观的社会行为所取代。

(4)道德行为水平的不断提高

现代工业文明给大学校园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学习革命,更重要的是促使当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正在养成。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和骄子,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传播先进的文明理念和道德规范。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较高,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正在养成,并经由大学生们身体力行地在社会中传播。

2.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的总体现状

就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十分关心,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2003年上海青年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的态度为:90.3%赞同或基本赞同;88.2%的青年赞同或基本赞同“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百年不动摇”。调查显示:青年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越性也有较高的认同,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根本指导作用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深表赞同。但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第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应该洞察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之所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某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某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对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出现的这些问题,辅导员在教育工作中既不能忽视,也不能回避。因为,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素质的关键要素。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情况分析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身为教育者的辅导员不但要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中理想信念树立的总体情况,更要能够分析出部分学生理想信念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背景,并有的放矢地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1.分类别情况分析——他们到底怎么了?

(1)有的学生思想活跃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思想意识也容易倾斜和摇摆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网络和信息技术更使得各种信息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其中不乏某些错误的信息和观念。在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以及各种信息冲击之下,有的学生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在思想意识上产生动摇。

(2)有的学生个人意识常强烈,对自身的利益考虑较多,而对集体国家利益不闻不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有些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走向“个人主义”的极端,表现为对集体、国家的利益漠不关心。

(3)有的学生有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但是过于理想化,造成信心不足

当代大学生锐意进取,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爱国心。但是有些学生的良好愿望不是建立在政治觉悟和理性思维上,而是习惯按照理想化色彩思考和认识问题,所以往往会一叶障目,被情绪左右,降低了对社会的评价和对前途的信心,甚至走向良好愿望的反面。

(4)有的学生积极响应国家改革,但急于求成,不理解解决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变革的进程,积极响应国家社会的改革,不满现状,立志创新。但是由于有些学生对国情缺乏认识,对国家历史和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不能对党和政府的各项决策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甚至走向消极或激进。

2.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分析

犹如前文所述,一些大学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既和社会环境以及青年自身的特点有关,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辅导员的工作有关。

首先,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是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却尚未形成。

其次,青年学生文化接受方式产生巨大变化。在视听文化发展飞速的今天,当代年轻人在接受信息方面更趋于感性化。网络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消费,致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张扬。在各大高校流行的BBS、网络班级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信息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但是网络对学生的思想形成的“双刃”作用日益明显,它在开拓大学生视野、拓展思维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最后,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不足。

第一,由于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注重有实效性的工作,比如班级的评奖评优、学生平均绩点的提高等等,而忽视了对于他们来说最为根本的理想信念教育环节。

第二,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动态掌握不够,对大学生容易极端、过于理想化等心理特点不够重视,从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忽视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

第三,一般高校中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强,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缺乏真正吸引学生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应符合当下社会变革的需求,适应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看到,原先在利益和分配平均,服从组织分配的环境下形成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今多种经济成分共存、职业选择范围扩大、利益分配多元的环境。过去的理想信念教育只要强调集体主义就可以了,现在的辅导员则必须在正视利益差异和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原先比较直接的“理想目标”教育,也不太适应对现实了解不深的学生。过去只要为学生描绘一幅美丽的远景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的理想,现在则需要让大学生了解现实,学会为理想而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和工作。


【闽试高校辅导员招聘】笔试资料领取.png


【推荐阅读】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