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五)

发布时间: 2021-01-23 17:22:59

修改时间: 2021-01-26 15:27:14

阅读量: 714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五),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第四节职业素质和能力

一个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的成效,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影响到大学生成才发展的过程,影响到整个国家的人才储备和发展状况。因而,强调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和能力建设对于提高高校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辅导员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呢?首先必须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功能,进而从职责和功能的需求出发,对辅导员提出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以将辅导员的工作归纳为几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德育工作,三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四是相关学生服务的提供工作。

一、辅导员的职业素质

1.政治素质

政治性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辅导员是学生政治上的向导、思想上的益友、道德上的楷模。辅导员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强化对学生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辅导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辅导员应当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党的各项路线纲领和方针政策。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高校中的大学生,大学阶段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面对的环境纷繁复杂,思想也比较活跃,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辅导员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引导格外重要。对于一个教师而言,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拥有一桶水。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运用系统、科学、扎实的马克思理论主义知识和观点来教育和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辅导员的思想觉悟程度。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决定辅导员工作的成败,理论要对实际发挥作用的关键还在于运用,在理论运用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思想觉悟问题。理沦学习之后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将理论上升为行动的指南才能指导实践。对于辅导员工作来说,认真学习相关的政治基本理论是提高辅导员政治素质的基础,在拥有扎实理论的基础之上积极思考、认真领悟,使理论真正成为推动实践的动力,才能真正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质;三是辅导员的道德水平高低。辅导员工作更多时候靠的是言传身教,辅导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因而辅导员在言行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对学生工作而言是一种直接而有力的教育。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风范和工作作风,发挥表率作用。

2.业务素质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事务的各个方面。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就需要辅导员具备扎实的业务功底,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并且善于灵活运用知识。一个好的辅导员,除了政治素质过硬之外,业务素质也要精通。辅导员必须通过13常学习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业务素养。辅导员应当掌握的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比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辅导员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高校开设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应当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其次,辅导员还应当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相关的一系列人文学科知识,比如美学、哲学等与人的研究相关的学科知识,辅助辅导员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掌握;再者,辅导员应当学习与所在班级学生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从而方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专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工作,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便学生工作的开展;此外,辅导员还应当跟随时代的发展,尽可能地掌握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文艺、体育、历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在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提供帮助。还有互联网知识,比如校园BBS,网络Blog等。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基本知识,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辅导员也要注意如何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要讲求知识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切忌死搬硬套,要结合实际、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单纯的知识储备而不懂得使用技巧,即使懂得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提升一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知识、素质和能力对于一个辅导员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3.心理素质

辅导员工作具有复杂性、繁琐性,而且工作中还会不时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这些都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个人素质高低和限制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心理素质较好的人,面对各种问题能够处乱不惊,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之后,切实发现问题的所在,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去解决。对于辅导员而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显得重要。辅导员工作的特性要求辅导员工作中必须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格、诚实稳重的个性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一个性格开朗的辅导员能够更好地和学生相处,更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心人,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诚实的辅导员能得到学生的认同,稳重的辅导员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坚忍不拔的辅导员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成效。

一个好的辅导员还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和适时转换。在纷繁复杂的问题已经把自己弄得头昏脑胀的时候,辅导员要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调整情绪,依旧以饱满的热情面对问题。在遇到突发性问题和危机的时候,辅导员要临危不惧、处乱不惊,做好稳定工作的同时积极寻求办法解决危机。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和磨练,理论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增加的同时使个人的心理素质也得到提升。

二、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1.管理能力

辅导员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作为一个管理者而言,辅导员的管理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绩效。从本质上来说,管理活动的目的是追求效率,管理能力是指组织者能否提高工作效率的水平高低。对于辅导员来说,是否在学期初就对本学期的工作有整体的计划,工作计划是否是在充分考虑学校安排以及学生需求等具体情况之下所制定的,工作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开展活动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估,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和依靠班级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之中等,都是考察一个辅导员管理能力高低的影响因素。

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制定计划的能力,也就是能否科学、准确地制定出决策;二是执行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能否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及协调活动团体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适当的授权和控制;三是评估计划的能力,也就是在活动开展中能否科学地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并对执行者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归纳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绩效考核评估。

2.辨别能力现代生活日益复杂化,学生生活的环境以及面对的事务也日益复杂化,直接导致辅导员工作也日益复杂化。要在复杂的工作环境、复杂的工作对象和复杂的工作内容面前依然很好地开展学生工作,需要辅导员拥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从诸多矛盾中分辨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众多信息中甄别出真实和有用的信息,从而方便学生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辨别能力直接体现为辅导员对事务的辨别准确性以及辨别速度。一个好的辅导员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辅导员工作开展的绩效。辨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之上,通过不断总结实践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辨别能力方面的训练。

3.沟通能力

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具有各自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在日常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思想成熟度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异,当这些学生进入大学组成一个集体之后,日常的相处之中难免会发生纠纷和矛盾,这时就需要辅导员与同学之间进行沟通,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同时学生工作涉及到学校多个部门,相关事务的处理过程中要求辅导员能很好地与不同的管理主体进行沟通,更好更快捷地为学生管理服务。

辅导员在培养自身沟通能力的时候,首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处理和他人的关系;其次要尊重他人,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进行交往;再者要善于学习相关沟通技巧,比如语言表达的方式等。

4.决断能力

大学阶段是思想最为活跃的一个阶段,大学生一方面容易受到各种各样思潮的影响,同时由于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容易导致大学生行事冲动,学生管理中时常会有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辅导员来说,首先在思想中必须对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有足够的意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日常积极开展对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方式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在事件发生时做到不慌乱,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处理。

即使是在一般的学生事务的处理中,辅导员也需要拥有决断能力。做事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的辅导员难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辅导员的决断能力体现了辅导员对事态和局面的掌控能力,坚决、果断、干练的处事风格有利于辅导员建立自己的威信,增强辅导员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说服力。

5.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辅导员工作中必备的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学生的需求在变化,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而不能停留在已往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否则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理念意识的创新。辅导员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接触各种新事物,拓展自身的知识领域,完善思维模式,通过敏锐地观察从司空见惯的事务中发现不寻常的地方,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活跃的灵感获得新的知识;二是工作模式的创新。在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基本政策的框架范围内,结合自身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能力、素质方面的优势,灵活多样地开展学生工作;三是工作方式的创新。辅导员应当转变过去单纯命令式的学生管理方式,而应当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条件、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采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工作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意,强调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异想天开,而是在实际的基础之上合理运用创新技能。无论是理念意识的创新、工作模式的创新还是工作方式的创新,都必须和实际相结合,而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闽试高校辅导员招聘】笔试资料领取.png


【推荐阅读】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