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1-07 17:08:05
修改时间: 2021-01-13 11:58:57
阅读量: 886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三),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与辅导员发生直接联系较多的是院系层面的党政管理干部,如院系党总支书记、院长、学工组长等。党政管理干部和辅导员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主体,二者从事的工作性质相同,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一致,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中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从工作重点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辅导员按照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二者之间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从工作开展方式来看,党政管理干部从领导者的层面出发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决策事务和领导事务,通过对辅导员工作的领导、指导、监督、检查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辅导员则负责针对所管辖班级学生开展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是党政管理干部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党政管理干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但和学生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时间直接和学生进行接触的是辅导员。党政管理干部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作内容等信息通过辅导员再传递给学生,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反映的意见建议也通过辅导员转达上报给党政管理干部。在这样一条信息渠道中,辅导员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达者,发挥着上传下达的作用。
心理辅导中心是高校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设立的专门机构,是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的体现。心理辅导中心一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组织队伍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更好和更有效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健康的大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同时更要心理健康,因而对于辅导员来说,对大学生实施科学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是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辅导员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与大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这一角度来说,辅导员和心理辅导中心在工作内容上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承担着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
二者之间也存在差异,辅导员所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往往融会贯穿于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利用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沟通比较方便的优势,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辅导员可以通过谈心等方式主动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灵上的沟通交流。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来说,由于受众面较广,导致与学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比较困难,较难掌握个别学生的心理动态,往往只能是通过被动咨询的方式与学生间展开交流。但心理咨询中心相比较辅导员而言也具有自己的优势,最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专业性上。尽管辅导员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会提供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引导,但毕竟较少有辅导员是心理辅导方面的专业人士,因而在对自己所管理和服务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咨询辅导服务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难题。而对于心理辅导中心而言,拥有专业的师资,同时拥有一定水平的硬件设施,心理辅导中心能够更加专业、更切实际、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通过团体咨询、班级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此外,心理辅导中心还可以开设一系列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校园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素质欠佳是目前很多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一般经过三个过程:辅导——咨询——治疗。当一个大学生一定程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辅导员首先对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如果该学生的心理问题程度加重,则由心理辅导中心对其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一旦心理问题上升成为心理疾病时,则只能由相关医疗机构对学生进行心理疾病方面的治疗。
职业发展中心或称职业辅导中心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产物。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生毕业后都是统一分配工作,因而在高校中都配套设立有毕业分配办公室,随着统一分配模式的取消,毕业分配办公室被就业指导办公室所替代,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事务,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指导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就业指导办公室逐渐向职业发展中心转变,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名称的改变上,同时也体现在职能的变化上,职业发展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指导服务之外,还拓展了职能范围,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测试等服务。服务的学生群体也由原来的毕业生扩展到全校所有的学生,许多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从新生一进校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对辅导员来说,其所管理和服务的学生大部分在毕业后会选择走上工作岗位,如何能够帮助自己的学生成功实现人生的一个重要转型,由学校人转变为社会人,是辅导员工作中又一重要内容。从这一角度上来说,辅导员与职业发展中心都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服务。
但二者在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从工作内容方面来看,职业发展中心是高校中专门负责与学生就业相关事物的机构,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相关政策的收集与发布,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双向选择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咨询、推荐、招聘面试等相关服务工作,以及非毕业生学生的就业实习工作等。相比较职业发展中心工作所体现出的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而言,辅导员所能为学生提供的职业辅导服务范围较小,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辅导员难以明确地为一个学生制订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更多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从工作方式上来看,辅导员大多采取在全班会议上传达相关就业政策或信息,个别同学针对具体情况单独进行沟通和交流,信息的获取量及有效性受到限制。职业发展中心有独立的组织机构,通过院系学工部门的途径可以将绝大部分信息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校园BBS、报刊等拓宽宣传受众面,此外,还可以开设职业发展相关课程,举办各类相关讲座,开展职业能力培训等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和职业发展中心彼此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各自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职业发展中心专业化程度高,双方互相进行沟通、协调,共同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辅导咨询服务。
分团委是高等院校共青团为了方便对团员的管理和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在院系层面所设立的分支机构,分团委接受学校团委的领导,是学校团委工作在院系层面的具体落实。
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集合营地,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围绕提升团员素质、促进团员全面发展和更好地服务于团员所展开。其下属分团委的工作在团委的领导下,集合所属院系具体情况,以教育团员、引导团员和服务团员为目而展开。一般来讲,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加入共青团,成为团员,因而,辅导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团员,从这一角度上来讲,辅导员和分团委在管理和服务对象是具有一致性。从工作目标上来看,辅导员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分团委来说,这是一个为党培养后备军的人才摇篮,分团委通过对学生的管理提升青年团员的素质,培养青年团员具备成为一名党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通过对学生的服务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成才创造更良好的环境,提供资源支持。从工作内容上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团员的需求也随之发展,共青团开展的活动在服务青年宗旨的导向下产生了新的内容,比如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挑战杯”活动等,为青年团员的成长提供了一系列的锻炼机会。共青团的活动通过分团委传达布置到院系辅导员处,通过辅导员的具体组织、策划从而得以展开。因而可以说,辅导员工作内容中的很大一块是在协调、配合分团委的工作。
辅导员和分团委之间是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关系,分团委工作的开展需要得到班级所在基层团支部的支持,需要得到基层团支部所在班级辅导员的支持,基层团员的具体情况、基层团支部的具体情况都需要通过辅导员向上反映,从而使得分团委和学校团委能够及时掌握团员发展情况和动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活动。另一方面,辅导员在工作中通过引导和动员所在班级团员积极参与分团委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辅导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比如团员学生通过参加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亲身实地感受实践,其对学生所发挥的教育作用远远大于单纯的语言教育。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参加评优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的荣誉感和凝聚度,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