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1-01-05 11:00:32
修改时间: 2021-01-13 11:56:10
阅读量: 688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第二章 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一),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第二章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要求
尽管我们可以列举出辅导员工作的具体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奖学金工作、助学金工作、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学生评定、基层党团组织的管理等。但是,无论是国家、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高校,都还没有对辅导员工作岗位的职能、权力、责任做出明确的界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相对来说仍是一个比较虚的概念,只能对辅导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无法使辅导员对自己形成明确的预期。
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
1.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的特殊性
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即从党、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对辅导员角色应当如何定位。通过阅读跟辅导员相关的文件,我们可以发现,辅导员作为一种职业,具有一种特殊性。跟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者、公司行政人员、公务员、技工、操作师、建筑师等各种类型的职业相比较,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在党和国家的文件中被提及那么多次,也从来没有哪个职业像辅导员那样,角色定位显得如此模糊。
一个职业形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分工细化的过程。在一个组织内部,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一个新职位的产生就逐渐成为了必要。并且随着这个职位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逐渐被全社会所认同,整个生产部门内就都产生了设立该职位的需要,最终在全社会范围内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职业。这种职位的职能是在分工细化过程中最终确定的,因此具有职能明确的特点。
我国辅导员职业的产生则并非如此。从辅导员制度在高校中确立的历史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加强对高校领导的一项政治工作。因此,辅导员工作职能源于政治工作,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也正因为此,对辅导员工作的研究和探索也一直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德育研究的视角中。与之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产生,最初源于高校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方面的分工,这种分工经过了几百年的磨合,才最终形成了今天学生事务工作职能明确的现状。
2.高校辅导员的宏观角色解析
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位是德育教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仔细解凑这样定位,可以发现,这种定位是由教育部,作为我国最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综合了国家、政党和社会三方对辅导员要求后做出的。德育教师的定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分工的特色,是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的定位,则是党对辅导员的要求,它体现了党需要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培养党的接班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则是国家、政党和社会多方意志的体现,国家和政党希望通过辅导员的指导和引路,培养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都非常强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宏观角色定位,是由多方共同规定的。国家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德育工作,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是做好政治工作,社会对辅导员的核心要求则是做好成才引导和服务。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不分彼此的,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应当以德育为核心,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当最终归为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然而,这三种角色定位却又会彼此冲突,德育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思想政治素质也属于德育的一部分,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会忽视德育工作的其他方面;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知识、技能和技巧,而非道德,因此,他们往往不喜欢辅导员对自己进行道德教育。于是,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很难把握这种多元的宏观定位。
总的说来,由于我国辅导员是在高校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开展工作,当三种角色定位发生冲突时,会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德育工作和大学生成才引导工作都是依附于思想政治工作的。
辅导员的微观角色定位,即高校对辅导员工作任务和内容的具体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体系,它们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作用。高校辅导员只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全面地、完整地理解和实践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服务和保证作用,促使学生全面成才和健康发展。总的说来,高校辅导员工作从业务上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楼)管理和辅导咨询服务三大块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1)教育内容
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其基本内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爱国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民主体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理想信念;道德品格;校风、班风、学风;劳动、卫生;审美;心理健康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观点要科学正确,选材要有针对性。
(2)教育形式
方法途径要做到多样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到经常性和反复性。除了时事政策课程外,党团活动、文体活动、社团、第二课堂活动、创先进班级先进个人和争“三好”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要努力做到面向多数,做到群众性和广泛性;要努力做到多样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要努力做到时代性、动态性和目的性,密切与所学专业的结合,努力为学生成才和就业服务。
2.班级管理
(1)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化管理这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作息制度管理,以及请销假、教寝室卫生;班会等考勤;学生档案材料;学年小结、评优评先、奖贷勤补免的管理;大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安全保卫、奖惩等管理。
(2)学生班级建设其主要内容是党团组织的建设;班委会的建设和学生社团、学风班风、学生干部队伍、精神文明、班级工作制度等建设。学生班级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从基础抓起,强化目的性和针对性。
3.辅导咨询服务
“辅导咨询”(counseling)的提法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事务领域。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工作。具体而言:包括为生病的学生服务、为特困生服务、为学校的正常收费服务、为考研的学生提供服务,以及为学生就业服务等。
近些年来,随着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理念和实践对我国学生工作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辅导员开始将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学生也逐步对辅导员形成了“辅导者”的期望。希望辅导员从自己入学初开始,直至自己毕业,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入学的适应服务、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帮助、职业发展和生涯发展方面的辅导。因此,辅导员的辅导咨询服务功能正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辅导员的核心业务。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辅导员要努力通过自己的工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发挥引导作用,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发挥规范作用,对大学生的学习发挥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的时代精神发挥激励作用,对大学校园秩序的稳定发挥维护作用,对大学生的班团组织发挥领导作用。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甚至全部工作的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