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易错题(一)

发布时间: 2020-12-11 15:19:04

修改时间: 2020-12-17 15:26:24

阅读量: 1297

作者: 管理员

下面是高校辅导员招聘网为您整理的: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易错题(一),更多辅导员相关招聘资讯公告、考试经验技巧、笔面题库请持续关注闽试辅导员。

【选择题】

1.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C.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D.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2.根据我国宪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B.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C.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D.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3.根据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B.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C.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D.宪法是全民意志和全体利益的反映

4.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城自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广泛的自治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是:( )

A.自治乡 

B.自治县 

C.自治州 

D.自治区

5.下列有关我国选举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

B.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享有一个投票权

D.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就享有选举权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易错项为A。注意: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

【解析】A项,根据《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项正确。B项,根据《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B项正确。C项,根据《宪法》第二十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C项正确。D项,根据《宪法》第十条,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2.答案:A。易错项为D。注意:法院上下级是监督;检察院上下级是领导;监察委员会上下级是领导。

【解析】A项,根据《宪法》第六十五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A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表述错误。B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B项正确。C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C项正确。D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3.答案:D。易错项为A。注意:①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②区别统治阶级和全民。

【解析】A项,根据《宪法》第五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A项正确。B项,宪法是集中体现社会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本大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国家意志性,由宪法规范所调整的宪法关系必然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宪法关系的内容之一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最核心的内容。B项正确。C项,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有了民主事实之后出现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法律化。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不仅夺得了国家政权、争得了民主,而且也面临着反对封建势力复辟、防止工农革命、培养本阶级管理国家人才这三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最好的办法便是把自己争得的民主事实法律化、制度化,并且把这种确认民主事实的法律升为根本法的地位。由此可见,宪法与民主事实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伴随着资产阶级民主事实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因此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C项正确。D项,宪法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国家的意志和利益,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确认和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法。因此,宪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而不是“全民”意志和全体利益的反映。D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4.答案:A。易错项为B。注意:本题要求选择的是“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解析】根据我国《宪法》第三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A项自治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因此,本题答案为A项。

5.答案:B。易错项为D。注意:①区分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②具有选举权的条件。

【解析】A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三十八条,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举时应当设有秘密写票处。A项正确。B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我国五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分别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办法。其中:县级(包括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和乡级(包括乡、民族乡和镇)两级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做法是将县和乡两级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选区,由选区的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这种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代表的方式,通俗地称为“直接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省级(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采用间接选举的办法产生。具体办法是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开会选举上级人大代表。这种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级人大代表的方式,通俗地称为“间接选举”。B项,都是直接选举产生的说法错误。C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第四条,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C项正确。D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第三条,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D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项。


【推荐阅读】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易错题(二)

辅导员笔试公共基础知识:宪法易错题汇总

闽试高校辅导 -【微信公众号】闽试辅导员.jpg

购物车

全选

0件商品

共计:0

  • 加入你感兴趣的群